“上学期孩子班上有60多个人,现在只有50人,而且是新教室、新桌椅,作为家长感到非常满意。”9月1日,湖北鹤峰县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位于城区的县思源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李姓家长给读三年级的孩子报名后一脸欣慰。
左边多功能厅,前面教学楼,右边食堂,后面宿舍……他站在操场上,拿着手机转着圈儿拍个不停。
与此同时,离该校不远的百年老校——鹤峰县实验小学也是处处洋溢着幸福感。“秋季学期新生招收200人,毕业了300多人,现只有1900余人,四年级扩了2个班,‘大班额’已化解。”该校校长易爱民如释重负。
鹤峰县实验小学位于县城中心闹市区,占地面积仅6542平方米,四周扩展空间有限。近年来,随着鹤峰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快速增长,每年新生入学近400人,学校常常是人满为患,办班规模达到36个班级,学生2100余人,70人以上的班级占半数。
“消除‘大班额’,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唯有新增学位是解决之道。” 2013年,鹤峰县召开县委常委专题会议,县委书记王小平掷地有声。该县拿出城区最好的土地74.3亩,利用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学校的机遇,争取项目支持,政府配套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新建县思源实验学校。
2017年,鹤峰县出台了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措施,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实行阳光招生,规定当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班额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今年秋季学期,总投资9500万元的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提供3000个学位。
“县思源实验学校一年级新生招收了440人,县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招收200人,极大满足了城区及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需求。而且,每个班级人数未超标,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鹤峰县教育局负责人说,“‘大班额’形成的原因还在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催生了‘择校’热、‘择班’风。”
只有农村学校办好了,学生才能回流,只有教育资源均衡了,“大班额”才能真正消除。为此,该县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不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定期开展名师送教、乡村教师培训等活动,补齐农村教师的“短板”,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同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学校之间差距;加强宣传,严格实行阳光入学和信息公示,规范招生秩序,打破名校名师的影响力,淡化名校意识,消除择班、择师等现象;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保证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