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省界“壁挂村”的变迁

08-28 15:54  

渔山索道,曾经是这里贫困的象征,如今正转变为渔山的旅游景点。

渔山村二组,养牛专业户饶以和养的黄牛又要出栏了。

从渔山索道看蜿蜒的溇水。

(图片均由记者 梅珂 摄)

记者彭信琼

这个村子叫“渔山”,可与“渔”相去甚远。

渔山村属于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是全县最偏远的行政村。站在山村,视野中是一道深不可测的大峡谷。村子就“挂”在大峡谷的一侧。大峡谷的另一侧,直线距离不过500米,就是湖南省桑植县。

这个处于湘鄂省界的“壁挂村”,长期处于交通的“死角”,发展的“死角”。有一首民谣,就是山村旧貌的写照——“少壮文盲守薄田,缺水少衣无文钱。十有八九光棍汉,辣椒合渣算过年”。

近几年来,脱贫攻坚的“战火”烧到这里,山村展现新变迁。2014年春,鹤峰县政法委帮扶渔山,历史性的蜕变之路拉开。外界,还给渔山村起了个名儿,叫“索道山村”。

悬挂在峡谷中间的索道,便是渔山村村民进出大山的通道。索道距谷底有将近500米,相当于160层楼的高度。一些村子里的小孩儿上学,索道成为必经之路,“云端求学路”,险象环生。

2014年4月的一天,县委主要领导、县政法委主要负责人等一行来到长740米的渔山简易索道处。他们看到低矮破败的木屋,看到贫困的村民,看到一个个求学的孩子成为“索道小飞侠”,领导的心灵被震撼。

渔山不脱贫,鹤峰的“贫困县”帽子就摘不掉!

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

2015年春,渔山的修路工程破土动工。但渔山筑路,难于上青天。

首先,路要经过一条幽幽峡谷地段,如果路沿峡谷边缘进村,“壁挂村”一到夏季山洪暴发时,公路就会“水漫金山”。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最终,大家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地制订修路方案:沿峡而行,改沟排洪,路要达标,堤栏共保。

挖机轰鸣,车辆穿梭。2015年9月,一条长8公里的致富路在渔山村后山组贯通,两年后硬化完毕,渔山群众,不再是索道上的“空中飞人”。

通村路,通组路,通户路,路路通,通组联户。

二组村民段松永的家在一座山头上,入户的200米小道今年得以硬化。“真心感谢政法委的干部哟,要不是他们的帮扶,我家门口这段让人伤神的陡坡路,以前一下雨,全是烂泥巴,人都上不来,莫说是车子。”段松永感慨。

目前,渔山村的通组通户公路已达40公里。

渔山人,告别索道上的惊险,同样在期待更多生活的改变。

帮扶干部、村干部,读得懂老百姓的心思。

参观茶叶精制车间,开拓电子商务视野,学习马铃薯种植技术,咨询中蜂养殖……

2017年2月23日,渔山村村民万杰、田方胜、彭鑫等6位青年,在县政法委帮扶干部陪同下,与鹤峰县多家公司对接学习,谋划该村的产业发展与个体创业。

“村民踊跃创业是产业扶贫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据渔山村现有的茶叶、竹林、中蜂、土鸡、黄牛等资源情况,铺就一条产业路是大有希望的。”县政法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尖刀班”班长陶必红说。

渔山村多雨,空气湿润,适合种茶叶。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技术落后,采摘的茶叶,往往还没有运出去,就已经泛黄了,许多村民种植的茶叶都被剪了扔掉。

村民们心疼,村组干部心疼,帮扶干部心疼。何不就地办个茶厂?鹤峰县政法委帮扶工作队开始谋划。

敢想敢为,善谋善成。全县最大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鑫龙茶业,去年10月在渔山村办分厂。“分厂投资200多万元,有全套生产加工设备,今年春季投产。”分厂负责人姚汶为介绍。

家门口有了茶厂,村民种茶的热情高涨。

3月7日下午,渔山村22名妇女代表,在县委政法委驻渔山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走马镇木耳山茶叶基地参观。

在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支部书记刘伯芝的讲解下,这支“娘子军”认真学习、了解茶叶发展情况,将学习的经验带回去,助力渔山村脱贫攻坚。

“自打渔山村建起茶厂以来,现有的1000多亩茶园全部得到有效利用,今年春茶收入超过120万元,同时新发展茶园120多亩,还引进了有机茶转换技术,预计两年左右完成有机茶转换。”村支部书记饶以明乐滋滋地说。

总人口176户553人的渔山村,正在从昔日大山深处的“孤岛”联通外界,从贫困村走向全面小康。2017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34元。

“壁挂村”变迁为“幸福村”的目标,已近在眼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