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小镇变“网红”——聚焦燕子镇“旅游+”融合发展

07-31 08:32   全媒体记者 胡俊杰 夏咸恩 通讯员 洪双

晨光下,流动的梯田、缀满野花的草甸、玻璃桥、跑马场、林间别墅、采摘园、土家吊脚楼群……处处涌动着鲜活的能量。长久以来,鹤峰县燕子镇如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女子,直到近几年随着屏山、董家河等旅游景点的声名鹊起,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今年夏季,燕子镇成了新晋“网红”,这个深山小镇的许多时尚景点不断活跃在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里,吸引着消暑的人们纷至沓来,享受着这个奇山秀水间的清凉世界。从“素人”到“网红”,燕子镇的乡村旅游摆脱了单纯的农家乐式发展道路,在鹤峰县还未通高速、交通不算便利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子。

数百人吃上旅游饭

燕子镇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多年来,村民们一直守着“金山”过穷日子。近年来,随着能人陆续返乡创业,集休闲旅游、餐饮民宿、生态养殖、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出现,燕子镇越来越“火”。

“这里的农家乐真是不一样,不仅可以赏美景吃美食,还可以自己去田间采摘瓜果,在农家小院亲自下厨,真是太有创意了!”利用周末来燕子镇游玩的上班族田艳和同伴对这里的生态观光园赞不绝口。

2016年,退役军人唐植雄辞去高薪工作,利用燕子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投入资金1500万元,成立了湖北犀牛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打造集生态旅游、餐饮民宿、生态养殖、亲子体验(采摘)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为了获得租用土地,唐植雄花了半年时间,挨家挨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与集中安置点及邻村的180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务合同和生态养殖供应合同,终于在2016年底完成了500亩土地、1000亩山林的流转。接下来,他马不停蹄地着手种植果树、绿化和建设基础设施,2018年底基础设施完工。2019年3月,民宿、餐饮娱乐设施初具雏形。花中有林、林中有花的200亩采摘园,300亩的休闲娱乐园和观光体验园于一年前就营业获利,农家特色餐饮民宿在今年3月开始接待游客。

像唐植雄这样的创业青年还有很多。2016年6月,有着10多年经商经历的郑孝奎放弃城里的事业回到燕子镇。在石龙洞村,他拿出多年积蓄创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承包石龙洞村30户村民的1200亩山林,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园。在郑孝奎的设想里,要在这里建设成集旅游、休闲、养生、餐饮、垂钓、采摘、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为一体的农旅循环产业链。曾经荒芜的土地被唤醒,给郑孝奎带来了收益,也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的经营方式,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带动了周边4个村100余人务工及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2000元,同时帮助72户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户平增收6520元。

同样,在外务工的饶国鑫联合马中华等青年也选择在家乡干事业,用年轻人的思维让家乡人吃上“旅游饭”,在他们的努力下,位于鹤峰县著名景区董家河畔的董家马场、董家小院已开始营业,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消费,周末生意更为红火。

旅游扶贫效应凸显

随着燕子镇各景区发展渐入佳境,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仅今年五一假期,来燕子镇旅游的游客就达到2万人次,带动该镇获得旅游收入达100万余元,为村民直接增加收入10万余元,燕子镇越来越多的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60多岁的张祖玉是董家马场的饲养员,他家住燕子镇董家村三组,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就夫妻二人。此前,张祖玉老两口一直在家种地,靠天吃饭,有时年成不好,颗粒无收,辛苦一年白忙活。“我和老伴年纪大了,没有能力再种地,于是把土地租给饶总。现在我就在董家马场喂马,日平均工资100多元。再加上土地转让的租金,我们老两口的日常开支都不用儿女操心了。”张祖玉笑着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给马儿喂3顿粮草,不需要什么体力,而且“自己喜欢养马,还挣钱,真是很开心的一份工作。”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农业生产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鼓励镇域内群众进行土地流转之外,该镇还利用土地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和参与劳务,实现土地的流转、集中和农民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对于生态观光园带来的好处,犀牛洞村村民卢彩红感受最深。作为单亲妈妈,她这几年一直在城区租房居住,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非常不便。“在犀牛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收银员,不仅每月有2000多的工资,还能照顾小孩和年迈多病的父亲,轻轻松松一年挣到2万多元钱,我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她表示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如今的燕子镇,像张祖玉、卢彩红这样吃上“旅游饭”的,仅犀牛洞生态农业公司、石龙洞生态农业公司、董家马场和董家小院这3个地方的工人就有400多人,他们在观光园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固定工作,光荣脱贫。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农户摇身一变,成了导游、景区管理员、民宿老板等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旅游+”让未来可期

《容美纪游》载,清代散文家、诗人顾彩曾宿于今燕子集镇时有亭,名曰“燕子亭”——“田中黑石棋布,如群燕掠地而飞。”并赋诗《燕子坪》云:“归程云外指,秋意署中看。”由此可知,“燕子”一名之由来,乃取其形,实寓展翅高飞之意。

燕子乡中心集镇是一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武陵山区边贸古镇,自古以来,作为容美土司对外进行物贸交流的重镇,也是鹤峰燕子和宜昌五峰的湾潭两地政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当盛夏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集镇附近的山头,宁静的燕子古镇逐渐热闹起来,旅友、背包客和旅游团成群结队地走到古镇的老街上,他们在这里集结,然后出发奔赴探险跋涉之旅。当然,更不乏那些为了躲避都市酷热,来这里一住就是个把月的民宿客。

一条条新建的乡村大道,一排排整齐大气的乡村屋舍,产业蓄势而起,昔日穷山村,今日“后花园”。随着休闲养生董家河、康养体验石龙洞、农业观光犀牛洞的旅游名气不断提升,今年,燕子镇石龙洞村在全州乡村振兴试点村竞争性申报评审中,被确定为州级乡村振兴第二批试点村。

燕子镇平均海拔1200米,说它是恩施乃至鹤峰的清凉夏宫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海拔落差从360米攀升到2039米,形成典型的高山立体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为20℃,凉爽宜人。“近年来,燕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做足山水文章,推进绿色发展,着力特色产业集聚区、美丽乡村样板区、生态文明先行区、休闲养生集散区四大建设重点,突出市场导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先后培植了石龙洞哈葫芦、燕子大龙洞两个休闲体验田园综合体项目。”燕子镇党委书记陈卫锋向恩施晚报记者介绍,“下一步,燕子镇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走出一条‘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推进燕子镇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世界坡立谷特色小镇。”

苍山青木间溪河环绕,高山草场上牛羊奔跑,丰沃土地上鲜果欢笑……步子已经迈开,基础已经夯实,掀开红盖头的燕子镇如同夏夜里的星空,那么明亮,亦那么安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