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接一山,在近4个小时的车程后,“扶贫协作西部行”采访团一行日前从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抵达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鹤峰县——恩施州8个贫困县市中唯一没有高速公路的县。
虽远在深山,交通不便,来自杭州的帮扶却没有一丝的懈怠。
自2017年底以来,杭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立足“鹤峰所需,杭州所能”,坚持民生为重,聚焦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短板”,靶向扶贫,精准施策,在鹤峰奏起了扶贫“交响曲”。
从弱到强,夯实扶贫产业根基
雨后的鹤峰山区,水雾极大,盘山公路蜿蜒到尽头,记者来到当地藏得最“深”的一个扶贫项目——太平镇槐树桩村武陵山区中蜂保种繁育基地。
今年3月破土动工,根据规划,今年10月,在这片深山里将建成一个大型中蜂保种繁育场和蜂蜜深加工基地。同时,一个涵盖民宿业、观光体验区的49亩公园式蜜源植物科普示范园也正在建设中。
“建成之后,这个繁育基地将彻底改变我们中蜂养殖产业的现状,从小、散、乱到规模化、产业化。这个项目不仅有示范带动效应,还能解决当地11个村约600户贫困户就业。”鹤峰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挖掘、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是上城区扶贫协作工作组重点之一。多年来,在帮助当地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杭州还通过一系列帮扶让鹤峰产品真正地走出了深山。
鹤峰县共有35万亩茶园,且诸多天然生态的特色农产品品高质优。然而,茶叶加工技术含量低、缺少高端名优产品、附加值不高、茶产业链缺乏深度开发、销售渠道不够畅通——这些短板成为鹤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去年,在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下,杭州上城区科技局、鹤峰县茶叶局、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协商,挂牌成立了浙江省茶叶加工技术研究院鹤峰有机硒茶分院。分院将鹤峰县有机茶和富硒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作为重点项目,包括创建标准化有机茶基地、引进先进的茶叶机械与设备,同时打造鹤峰县茶叶公共品牌、利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助力鹤峰茶的销售,以帮扶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脱贫。
去年11月,由上城区与鹤峰县共同打造的“鹤峰上品”在清河坊历史街区打铜巷80号正式开业。这是上城区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一环。“鹤峰上品”以实体特产店的形式,将鹤峰的茶、野生蜂蜜、腊肉等众多鹤峰特色产品通过年均2000余万人流量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向全国介绍和推广。
从无到有,构筑山区医疗保障
鹤峰偏远,医疗事业一直相对薄弱,作为全县的医疗中心,在上城区扶贫协作工作组的协调下,临安区人民医院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开启了一场从无到有的帮扶之旅。
记者来到该医院时,来自临安区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专家盛国安正在病房里查房。门外56岁的李阿姨攥着病历本,焦急地等在门外,“多亏了杭州的专家,治了多年的心脏病总算有了好转,今天我坐了2个小时的车特意来找盛专家复诊。”
自2018年5月起,临安区人民医院,为鹤峰县中心医院制定了“派驻一支队伍,建立三个中心,提升五个能力”的三年意向性帮扶协议。截至目前,临安区人民医院共计已选派七批35名业务骨干到鹤峰接力帮扶。
去年6月,杭州专家付出精力最多的胸痛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当时,一名64岁的胸痛患者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就诊时瞬间昏迷。来自临安的医生王卫国立即指挥服药,半小时内排除了主动脉夹层及其他溶栓禁忌症后,果断启动溶栓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这个看似简单的治疗手段,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鹤峰县曾是个大难题。就在胸痛中心成立短短2个月时间内,就成功挽救了当地10余位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杭州的医疗帮扶不仅给鹤峰县送去技术,还为当地送去了新设备、新理念。一直以来,鹤峰县中心医院紧缺急救中心,上城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项资金120万元启动了建设。目前,一个信息化、现代化的急救中心已经建成。
鹤峰县中心医院院长骆渊海感慨地说:“杭州的帮扶为鹤峰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填补了多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软硬兼补,强化教育之本
今年4月,杭州援建鹤峰县教育项目的捐赠仪式在鹤峰县容美民族幼儿园举行。捐赠资金800万元,用于搬迁新建一个可容纳12个教学班420人的现代化幼儿园,同时捐建鹤峰县“全域智慧教育项目”260万元远程通讯设备。
去年7月,35岁的杭州胜利小学英语骨干老师刘珂羽来到鹤峰县开启了自己的扶贫之行,挂任该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同时负责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2018年9月初,刘珂羽在学校首创“一米阳光”公益课堂项目,补充学校拓展性学习资源。如今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公益人士加入到“一米阳光”项目中,上城区的48位教师和专家医生,与鹤峰群众“情同手足”,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自己的人脉,募捐大批爱心物资,“一米阳光”的热度源源不断。
去年以来,上城区先后派出60名教师短期支教,还不定期开展名师名校长送教活动。目前,两地教师实地互访653人次,培训鹤峰教师887人次,指导教师专业发展300余人次。同时,鹤峰县选派了2名教师到上城区跟岗学习一年。
通过支教、送教、跟岗等多方面交流,上城区用心做精、做优、做实教育扶贫,提升人才“造血”能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