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在小屋间传递——鹤峰县邬阳乡基层法治工作走笔

©原创   09-05 08:47   刘杨

一粒种子,春天你将它种下,它就会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爱心也一样,只要有一个人将之种下,就会像大树一样,生根发芽。

鹤峰县邬阳乡郭家村郭永立老人今年68岁,是村里的五保户。破旧的木房在遭受大雨冲刷之后,他的基本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威胁。没有子女照顾,常年一人生活,破旧木屋的基本修缮工作都难以进行,更不用说修一栋新房。在他的小木房快要被最后一滴雨水击垮的时候,邬阳乡政府了解到郭老的情况,第一时间将他转移安置到了村干部家里,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援助,用于郭老的新房建设。没过多久,一栋崭新的房屋在郭老原来的木房旁边落成,三大间共六小间,郭老也拥有了自己的新家,一个全新的安身之所。初见郭老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相信,他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等待着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常年在外的村民晏和如突然返乡,但他并不受欢迎,身患腿疾,无家可依。他年轻的时候,抛下妻子和两个女儿,不照顾家庭,几十年从未向家里寄过一分钱,甚至在女儿生病的时候,都未给家里任何援助。所以他现在回到家乡,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但人心最后总是善良的,乡政府在了解到情况后,召集了乡贤道德评判团团长、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等人就晏和如的房屋问题进行协商。最终,村里志愿出力,无偿为晏和如在乡政府的土地上修一栋房屋。在房屋的修建过程中,郭老不仅免费出力,还将自家仅有的撑木和木料捐献出来,还说:“现在政府为我修了新房,感谢政府,这里需要什么,你们直接去我那个木屋搬就是”。乡贤道德评判团团长,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五老协会会长和义务调解员等,亲自与村民们志愿出工,无偿修建。

从一个爱心小屋到另一个爱心小屋,濒临无家可归的郭老,在大雨即将冲掉他最后一处安身之地的时候,政府和村民的爱心为他筑起了一道坚实堤坝,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热情。我们相信,在这个过程中郭老的心境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不信任、不接受,到现在的理解和感谢。正是政府和村民种下了爱心,它在郭老的身上生根发芽,又在晏和如的事迹上开枝散叶。在这个过程中,五老协会、乡贤道德评判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义务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也为这颗大树的成长洒水施肥,让这份爱传递下去。人可以贫穷,但对于爱心,绝不能吝啬。

鹤峰县邬阳乡实行“律师进村,法律便民”以来,由最初的“四个一”到现在的“三治”,这样的事迹广泛出现。从开始的各种矛盾纠纷多发、乡政府精力大多数用于解决基层矛盾到现在的村民生活和睦,拥有基本的法律意识,邬阳乡用基层实践证明了基层法治的可行性和未来前景,将法治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法治方法,对于基层法治工作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