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朦胧,绿树掩映。沿着林荫小道,古朴典雅的吊脚楼建筑群渐渐清晰——优雅的“丝檐”,宽绰的“走栏”。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的周家茶园,是一个以家族为单位的居住群落, 8户人家,如今五代同堂,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
“周家茶园,以周姓聚族而居,世传淳淳家风,举族团结一心,共谋兴旺发达,兹有八则家训规范人人……”进入周家茶园,周氏家族家训赫然眼前。
周清栋从小就生养在周家茶园,是一名退休教师。见到记者来访,周老连忙跟爱人熊翠兰一起热情招呼这一行“陌生客人”。搬来椅子、递上茶水、端上水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周清栋跟爱人便坐下来跟记者攀谈。
淳淳家风不忘教诲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周家茶园每户的门通常是敞开的,一般只有出远门、一天之内不能往返才会关门。
“家庭和睦,互助乡邻”。谈及邻里之间的关系,熊翠兰开始滔滔不绝:“我嫁到周家将近四十年了,每家每户的关系都很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计较,我们有什么饮食总是拿出来一起吃。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在院子里晒一些粮食,如果遇到突击的暴雨,我们都是一起收,一般先收紧要的比如土豆粉,最后收玉米,一样一样地来,不分是哪家的。”
“勤俭持家,奢侈不能”。周清栋在下坪中学教了41年书,除了教书授课,他是闲不住的。下坪中学有一块空地,周老师便开荒拿来种油菜,年成好可以收获几百斤油菜。“学校的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开荒出来种点庄稼。学校离家里还是有段距离,我一般都是在学校吃住。除了种油菜,我还有个小菜园子呢,不仅省了菜钱,自己种的也吃得放心。”
教子有方人才辈出
从周家茶园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1名博士,2名研究生,9名结业大学生,4名在读大学生。如今,有20名国家公职人员(其中12名教师),3名企业老板。
“虽然我是老师,但是工作占据了主要部分,孩子一般都是我爱人在家里带,现在儿女们的成就,除了他们自己争气,还有一部分归功于我的爱人。”周清栋的3个孩子,有2个是教师,1个是国家公务员。谈到儿女的教育,周老师坦言:都是爱人熊翠兰一手抓。
“80年代的时候,家里很穷,老大穿的衣服小了就给老二、老幺穿,对不住他们呐,但是条件艰苦,实在没办法。我一个人在家里,带三个孩子,学习方面我真的管不了多少。只是经常告诉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以前念书的时候,我常说,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认真读书。现在他们工作了,我也经常提醒他们,在工作当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真的是我的骄傲。”熊翠兰谈起自己的儿女,满脸的笑容。
世外桃源游客如织
“青瓦白墙、木门木窗、飞檐翅角、栏杆跺脊”的土家民居,彰显民族特色,又洋溢着现代气息。四合院布局的院落里,清清爽爽,看不见一点污物,找不着一棵杂草,更没有农家屋檐下——常见的乱摆乱放。只有一处处盆景,生机勃勃的闪烁着绿色的光芒,墨绿、草绿、翠绿……红的、白的、黄的花儿,一处处怒放,给院落添光溢彩。走进院子,就是来到花园。群山、田园、家园、花园,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发展。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访。
不同摆设的家庭里,有着共同之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院子周围的农田里,一坡坡、一弯弯茶园,有的顺坡而上,有的随弯而去,与远处的茶园连打一片……
年过六旬的周自乐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来来往往,多的时候每周有两三百人。从院子开始往外的3公里乡村公路都是屋场上的人轮流着打扫的,我家外面的墙上挂着一个黑板,上面是值日表。爱干净、注意整洁,老一辈从来都是这么教的。”
每逢春节,周家茶园便开始热闹起来,团圆饭都要摆10桌。迄今为止,周家茶园一共有孕育了十二代人,家训代代相传。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周家以自身独有的“家族魂”,延续香火,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