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老师都觉得难。谁来做?做对了,你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做错了,没关系,可以从头再来。”7月1日,朱强老师在鹤峰县思源实验小学504班的数学复习课上启发学生。
没有束缚,没有拘谨,孩子们特别喜欢朱老师的课。他讲课幽默,遇到大家不懂的地方就反复地讲、耐心地讲。
朱强是杭州市上城区天地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2018年8月,他响应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踏上鹤峰这块土地,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教生涯,挂任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副校长,承担该校504班数学教学。援教以来,他用心血和爱心诠释了自己的教育情怀。
一
上课能吃糖吗?上公开课能吃糖吗?能。朱强老师的回答“颠覆”了山区师生的认知。
5月10日,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报告厅,朱强上数学公开课《找次品》,当着160余名数学老师的面,他竟然给一名学生一颗口香糖,并让他当场吃掉。老师们大为震惊,直呼“非同寻常”。
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缜密灵动的教学设计、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当天,朱强还以《关于校本研究的一些想法》为题做了专题讲座,让数学老师接受了一场“头脑风暴”。他从数学文化谈起,鼓励教师们改变理念,注重校本研究,强化数学素养。
“他的课给我的感觉,不是在跟孩子们上课,而是与他们交流、谈话。”一位听课教师在评课环节中如是说。
对于504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进班第一课没讲数学,而是带来了G20杭州峰会、2022年亚运会以及天地实验小学的宣传片。
学生们说,在朱老师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看到了杭州的西湖,看到了浙江大学的样子,了解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就是给大山的孩子一双眼睛,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朱强说,不敢打破常规的老师不能教出敢于创新的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求知,在活动中收获。
二
鹤峰地处偏远,学校留守儿童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及引导,孩子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课堂上从不主动,交流也是问一句,答一句,甚至有时埋头不做声。”在与班上学生接触两周后,朱强明显感受到留守学生小任的心灵孤独。
“心病还须心药治”。周末,朱强约了19点钟家访。村子里很安静,小任和弟弟早早地在路边等候。
见到朱老师,姐弟俩可高兴了。一进门,小任就忙不迭地搬椅子、倒水。帮忙照管孩子的姑姑也是热情有加,她说:“小任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常年在湖南打工,平时很少回家,一年难得看到父亲几次。”
听说杭州的老师晚上到家里来看望孩子,在外的父亲特意用手机开通视频问候、交流。
“没想到您这么关心我的孩子。”淳朴的土家汉子,就是感谢之类的心情也表达得十分简单,然而灯光下,那眼中泪花却写着特别的真诚。
上课了,她背总是挺得很直,眼神很专注;下课了,她一定会到老师身边转一下;每次默默地帮老师整理好练习本,帮老师喊人……自从那次家访以后,小任变了。
一次次家访,往返几十里山路,回到学校往往是深夜。尽管如此,面对孩子们可喜的变化,朱强有着强烈的幸福感,也感受到更多的责任。
朱强说,爱学生,其实很简单,当你愿意了解学生的时候,你的善意会转化为学生的信任。多一次家访,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就拉得更近。
三
“你唱的歌真好听,你有当音乐家的天赋。”翻开学生小彭的日记,扉页上记录着他不能忘却的记忆。
一次课余时间,朱强听到教室传来悦耳的歌声,瞬间被袅袅的长音所惊艳。
“小彭,你这歌声,不是一般的好听,我觉得你有可能成为一个歌唱家,成为中国的帕瓦罗蒂。”朱强一脸欣喜地来到教室,要他再来一首。于是,教室里多了一个会唱歌的小胖子。
朱强说,小彭有事没事就会吼两嗓子,还经常改歌词表达自己的心情。他现在不仅歌唱得越来越有兴致,学习也更专心,成绩不断提升。
幽默、亲和,是朱强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他从不批评学生,而是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
“给孩子推开一扇窗户,开阔一点思路,增长一点见识,远比上好一节课、教好一个知识点更重要。”朱强说,“几个月后就要离开鹤峰了,我将不遗余力地把杭州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传递给鹤峰,做一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