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清晨,薄雾初开。大山村落,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林中茶园,满目青翠,散发着诱人的茶香。
悬崖上的村庄——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一切安详美好。
58岁的村民夏春花吃过早饭,一如既往地背起竹篓,来到后山茶园“抢”茶。
“一天两三百块,肯定要使劲搞。”夏春花一脸幸福。
说起夏春花,鹤峰县委政法委驻村“尖刀班”班长陶必红用了一个词儿“嬗变”。
夏春花一家11口人,上有高龄父亲,下有未成年的孙子。两个儿子及儿媳在外闯荡市场。她与丈夫在家,靠15亩田地“刨”生活。
2014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鹤峰县委政法委帮扶渔山,开启历史性的蜕变之路。
“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帮扶到人。”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有序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天天守着穷日子,谁心里不窝火。”夏春花一家按照标准没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看到贫困户享受到各类扶贫政策,心里不平衡,时常说风凉话,发牢骚,对驻村工作也不支持。
即使两个儿子经常开导她,可她当面满口答应,一转身又是原样。
找准“病根”,把脉问诊。帮扶干部、村干部,读得懂老百姓的心思。解开夏春花的心结之锁,也是解决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
帮扶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2900余万元,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组联户公路达33.2公里,硬化公路24.2公里。湖北鑫农茶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援建起茶叶加工厂。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渔山村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行路难”“饮水难”“无产业”等诸多问题逐一解决。
如今,渔山村的茶叶、土豆、蜂蜜等无污染原生态的农产品全都成了山外客商的“抢手货”,甚至山中野菜也一路走俏。
“只要人肯搞,致富没啥问题。就是上山挖白及果等药材,一天也能挣个四五百块钱。”夏春花乐了,她看到帮扶干部,不再像以前满脸怨气。
去年妇女节,村里组织的一场“志智双扶”活动让夏春花脱胎换骨。
这一天,驻村工作队组织了23名妇女来到下坪乡,感悟周家院子的家风家训,到邬阳乡聆听“全域有机”的故事,到中营大路坪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一日三餐考虑我们的口味,还为我们准备了矿泉水、晕车药。一辈子也没有享过这种福。”一路走来,陶必红事无巨细,对大小老少都照顾得挺周到,一片真诚深深打动了夏春花。
“这么好的帮扶干部哪里找,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怎能错过?”当天晚上的座谈会上,夏春花有感而发:打通心结,发展有机茶。
第二天,返程途中,夏春花主动联系各组村民,自发组织召开群众会。一下车,她直奔会场,没有干部到场,都是村民畅所欲言。会议开得很成功,形成了有机茶管理的一致意见。
夏春花被村民推荐为有机茶服务队队长。村里也制定了“八要八不准”有机茶管理制度。
“队长官小,但管的事蛮多。”夏春花笑着说。
“看茶农是否施用有机肥。”夏春花对每家的茶园随时检查。对悄悄上化肥、打除草剂的茶农不讲情面,上报村里公开批评。有了榜样示范引领及有效监督,渔山村的1000多亩茶园全部纳入有机转换。
在环境整治中,夏春花发动大家不使用一次性的杯子、餐具,红白喜事禁放鞭炮;将入户公路、茶园的卫生实行分户管理,并由她组织大家对每家每户责任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在“厕所革命”中,夏春花主动承担政策的宣传员。为节约成本,她邀约大家集体采购材料,在她的努力下,“厕改”应改尽改。
为了增进团结、加强交流、丰富生活,夏春花还组建了老年文艺队,自行添置设备、选购服装、一起练习舞蹈,村里文艺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
人变了,村庄也变了。“以前缺吃少穿,天天盼过年。现在肉呀、蛋呀,天天都有,每天像过年。”夏春花说。
“别人说,神仙日子好过,我看咱们村的日子比神仙还好过些。”夏春花指着身后的大山高兴地说,现在是樱桃成熟季节,山外人开起车子进村来,上山采摘人群络绎不绝。
走出贫困“锅底”的渔山村,干群和谐,人气渐旺,生气彰显,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虽然夏春花不是干部,但她却成了政策的宣传员、干部的好帮手、乡亲的贴心人、群众的主心骨。
夏春花的“嬗变”,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2018年,她家获评鹤峰县“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