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溇水河畔的山山寨寨,满眼的桃红柳绿,一片又一片的有机茶园,如一块块翡翠点缀其中,茶农们纷纷走进茶园开始修剪茶树,以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茶叶是鹤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鹤峰的茶文化氛围浓厚、历史悠久,走在古茶道上,仿佛还有马蹄“嘀嗒”和马帮响铃的“叮当”之声隐逸其间。
如画茶山迎天下客
静卧在神秘北纬30°,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清晨的走马木耳山茶园一片宁静,经历了漫长的冬季,一片片茶叶在一阵春风后渐渐苏醒,一级级绿色浑圆的小山丘,在晨雾萦绕中若影若现,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等待这美轮美奂的一刻。
去年5月初,一场茶叶的盛会在走马举行,来自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媒体朋友来到木耳山茶园,感受这画中之景。当天,鹤峰本土茶企与来自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等国内外的七家知名茶商签订了采购协议,现场签约近6000吨,签约金额达1.8亿元。
今年,鹤峰茶商大会又将开启,届时,来自国内外的茶商又将齐聚鹤峰,以茶聚商,撬动了茶叶经济发展,更助力茶叶文化名片年年升级。
古茶千载再添新绿
鹤峰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产茶历史,《华阳国志》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茶……皆贡之”的记载,《茶经》中有“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茶树)”的记载。
容美土司时期,商贸经济主要围绕茶叶开展,茶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茶园面积达到万余亩,产量数十万斤。被称为“茗贡”的鹤峰茶远销海外,解放后,茶叶产业发展迅猛,2004年,鹤峰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茶叶之乡”荣誉称号。
1704年春天,戏剧家、诗人顾彩,从北京出发,进入容美境地寻幽探险。他们一行过走马镇、瓜子溪,翻大崖关,来到容美土司南府,也就是今天的五里乡南村村,下榻于张桓侯庙。
顾彩的《容美纪游》:“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曰湘潭茶。故茶客往来无虚日。”“茶客二十余人,放驴满山,余杂之共宿一店。”其中,由“诸山产茶”“茶客往来无虚日”可见当时茶叶经济兴盛之态。
去年的夏天,自湖北大学的老师、恩施州博物馆相关领导、八大县市文体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县直各单位职工、鹤峰民间徒步队等300余人追随诗人顾彩的步伐,踏上五里南村古茶道,徒步过程中,沿途不仅可以欣赏充满厚重感的历史遗迹,同时还可以体验到精彩的非遗大餐。
故去今来,古茶道上老茶树,历经百年风雨,还是那样郁郁葱葱,在莽荒自然中吐芽、抽枝、展绿,依然熠熠生辉,岁岁如此。
茶道申遗又结硕果
古道渐渐远去,卸下了千年重担人喧马嘶,留下了厚重文化遗存。
2016年,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带队的“万里茶道”申遗专家组对鹤峰古茶道发布了初步考证结果,鹤峰茶马古道申遗迈出第一步。
2017年1月,我省推荐的鹤峰县古茶道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遴选建议名单,同月,鹤峰县与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文化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鹤峰县“万里茶道——鹤峰古茶道”的申遗工作又迈出坚实一步。
2018年,鹤峰县与宜都市、五峰县、湖南省石门县共同签订了《宜红古茶道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作书》,合力对宜红古茶道线路遗产进行整体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
2018年10月,76岁的走马文化馆原馆长夏祖笠向鹤峰县申遗办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他即将完工的“鹤峰古茶道”系列油画,用行动支持鹤峰古茶道申遗。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湖北有7处遗产点上榜,鹤峰古茶道五里南村段位列其中。这意味着,万里茶道申遗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自鹤峰县宜红古茶道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遴选建议名单以来,鹤峰县着力遗产点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全方位推进古茶道相关的学术研究,申遗工作进展喜人,成效显著。
站在万里茶道的起点,回眸历史,重拾记忆,新一轮的“申遗”征程又将开启,继续加强古茶道文物遗址的考察研究,加强对古茶道沿线古村镇的保护和建设,加深对“万里茶道”的理解和认识,鹤峰人与茶的情缘还将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