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整版:一场雪 诗意了整个鹤峰

02-20 16:46  

记者 夏咸恩 文 黄澄 图

鹤峰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冬季,漫天飞花,在簌簌飘雪中,山城内外被装点得银装素裹,一片茫茫,美不胜收。如果能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邀三五个好友小聚,饮酒品茗,海侃神聊一番,确是富有诗意的赏心悦事。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海拔落差较大等各种原因,这座小山城的每一处雪景都有不同的韵致,细细赏来,别有趣味。

雪映山乡野趣浓

燕子镇荞云村海拔1300多米,因海拔较高,地处偏远,主产高山反季节蔬菜。在这片“雪域高原”的山巅上,有一个名叫箬叶坪的小盆地,海拔高达1800米,谜一样的箬叶坪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寒冷的冬天,一场落雪,让四野顿时被裹得严严实实,满目银白,白雪、妇人、狗……如此种种构成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令人沉醉。

山林间,一群麻雀承受不住隆冬的寂寥,站在一棵棵被农人收走果实的树枝上,像是在和这寒冷的隆冬做着最后的抗争,漫野的雪压盖着地下的各种声响,只能听任麻雀的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它们大约是在回忆着落雪前的景致,筹划着扒开积雪,去寻觅那些草粒和被农人遗落的谷物。

雪地里,三五成群的狗欢呼跳跃,扭打成一片,它们在雪地一蹭一跃、一躲一闪,一片雪地被扑腾得凌乱、面目全非。那一树树吵闹的麻雀被撕咬声惊住,肇事逃逸般飞走了。

“下雪了!哇,快看哪!”一群孩童从家里钻出来,在倾斜的陡坡上,力气大的孩子把自制的雪滑板拖到坡顶,一群孩子蜂拥而上,可怜的滑板在严重超员的情况下沿着光滑的雪道飞速冲下坡地。有些孩子中途便被滑板撇下来了,他们在雪地上或躺、或骑、或趴、或跪,然后找来自己的手套和帽子,就开始抢滑板,谁都想与雪疯个够,童年的快乐就在雪地里吱吱作响。

一位老妇人笑盈盈地走出家门,在大雪纷飞的天气去找老伙伴,围着火盆嗑嗑瓜子,畅想明年的光景,心里乐滋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飘飘洒洒的雪落在远处的房顶,整个屋顶变成了一张硕大的宣纸,那烟囱冒出的炊烟就像恰到好处的笔墨,在农家屋顶描绘出动静相宜的风景。一缕缕炊烟让整个村庄都鲜活了起来。

朋友说,这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儿童时代!没有身临其境,还真是无法体会到踩上去“咯吱咯吱”声所带来的舒心与惬意。鹤峰因为平均海拔较高,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于是像这样的高原雪景和乡野情趣便随处可寻。

气势磅礴望乡台

二台山,位于鹤峰中营镇,距县城约30公里。夏天,去二台看云海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住在鹤峰县城,则要清晨四点左右出发,到达二台时,正好天刚蒙蒙亮。到二台山顶时,四周的群山便在脚下。此刻,百里内的山峦中,便是一片云海了,很是壮观。

冬天,中营二台及周围雪景更是磅礴大气,从山脚一路行至山顶,远远近近的树枝上到处是抖动着、张扬着的细碎的雪,好似千千万万凋零的梨花瓣儿,无尽地在山间弥漫。

雪被风堆积后雕琢成了蜿蜒起伏的连绵山峦,迎风的一面似刀砍斧劈,犹如悬崖峭壁;背风面舒缓着延伸到远方,更像是一条硕大的洁白拖地长裙。

整个苍穹都是银白的世界,远山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逶迤着与天相接,山下的小屋在风雪中,依稀可辨出轮廓,风雪统治了目之所及的世界。那些人们走过的脚印不一会儿就会被风雪掩埋,消失不见。

位于中营镇北部的黍子坪村,平均海拔1700米,一场弥漫的冬雪,让这里也变得寒气逼人。望不见尽头的皑皑白雪,在这茫茫天地间安静而沉默着,气势恢宏,撼人心魄,若仙人之住所神秘莫测。

一路行驶至黍子坪的途中,路旁的翠竹被积雪压得弯下了腰身,细高的竹竿被压弯成了半圆形,竹枝垂下来,亲吻着雪白的大地。别看这些竹子见雪就低了头,仿佛全无硬气,其实这是它们拥有不逞一时之快的韧性,只要没压断腰,积雪过后它们又会恢复生机。

小时候,每逢下雪天,家里的老人们就会叹息:“这雪得下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别把竹子都压断了。”那时,在乡下,竹子的用处是极大的,熟了的毛竹可以用来编竹篮、竹畚箕、竹箩筐,装草、装稻、挑泥、挑猪肥……非常实用。毛竹为老百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如今,农村家庭鲜少看见这些东西了,会编的老艺人也越来越少了,竹篮、竹箩筐、竹畚箕渐渐成了“古董”,竹子也便成了点缀“不可居无竹”的意境。

中营属于典型的高山乡镇,所属地区海拔落差较大,高原、韭菜坝等地每到冬天,也都会呈现皑皑一片,地上、树上、房子到处是雪,好似铺上了一块从天而降的银白色地毯。

中营的雪,就像一个北方汉子,不拘一格,雄奇壮美。

南府飘雪禅意足

五里乡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在明清时期,多位土司曾将行宫设于南村,称为南府。3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戏剧家、诗人顾彩,从北京出发,不远万里,进入土司南府,留下了“倚天孤剑截空青,劈作芙蓉镜里屏。绝顶便应摩列宿,半腰常自响奔霆。泉因折曲径年注,叶为高寒盛夏零。纵使御风难度越,隔云缥缈揖湘灵”的动人诗句;满堂音、皮影戏、围鼓、织染等各种优秀传统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鹤峰更是茶道源头之一,南村的宜红古茶道全长有3.8公里。

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生态良好的南村,群山叠翠,峰谷蜿蜒。341省道穿村而过,却并未打破这里的平静氛围,仍旧使得这个小村落充满了古风古韵。因此,这里的雪是“文绉绉”的,有意境的。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一幅雪景山水画中,让观者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禅意。

相较于其他的地方,南村的雪景更显得色彩斑斓,青山翠竹在纷纷飞雪的点缀下飘渺空灵,旧式的木屋横梁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与青山白雪相互映衬,房屋屋顶的青瓦被茫茫白雪包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乡村的颜色在大自然的笔下熠熠生辉。

这雪也并不是静止的,巍峨的雪山上,树木挺拔,树叶还未凋零,片片竹林郁郁葱葱。

山坳处,一片淡墨留白,似雪如雾,竹叶都随风朝着同一个方向摆去,农人们加快了归家的脚步,这看似寻常的点缀之笔,却为雪乡增添了几分动感,使古茶道上呈现一派清新安宁的景象。

“南府多桃花,与梅、杏、梨相间而发,花事甚盛,为他处所罕。又二月中已有鲜笋可食,竹有巨细两种,其细如食箸者为筿竹,叶大,径二寸,长二尺许,可以盖屋,巨竹名龙公,截之可以为筒,叶则细碎如柳,物理之相反也。笋俱极美,食至五月未已。惜司中无油盐醋酱,不善烹饪耳。留南府者共十日。”遥想当年顾彩走过南村时已是初春,大半他是没经历过这样一场大雪的,如果知道南村的雪景是如此古韵悠然,想必他也会生出些许遗憾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