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菊:用双手创造的幸福生活

09-06 10:23  

清晨五点,整个山村还在晨雾中酣睡,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声欢快做响。容美镇唐家铺村老张家最先忙碌起来,拔菜、洗菜、扎捆、装篮……操劳这一切的就是唐家铺村眼中最勤劳的媳妇——田文菊。

“只要勤劳苦干,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这是田文菊常挂在嘴边的话。

依靠政策不等不靠

笔者来到田文菊家,她正动作娴熟的剁着番薯藤准备喂猪,猪圈里的猪群“哼哼,哼哼”地叫着,忙碌的田文菊脸上挂满了笑容。

回想几年前,赵文菊说最怕就是下雨。依山而建的木屋,一到雨天便被冲进泥沙,时日一长,木地板,梁柱全部腐朽,无处下脚。

“在困难面前,我决不能低头。”田文菊常常这样告诉自己,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够改变现状。

自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政策补助更多倾斜惠及贫困户。2015年8月以来,县传媒中心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到田文菊家制定脱贫规划。房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干群合力,田文菊一家住进了两层楼的小洋房。

要想富,产业发展是前提,帮扶干部因户施策,为她制定增收脱贫计划。“在了解相关政策后,我奋力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大了,便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定。”回忆起帮扶干部的尽心尽力,田文菊眼里充满了感激。

“现在国家政策好,产业扶持力度大,不但有产业补助,还可以免费学习技术。”田文菊和爱人赵文轩谋划着未来,“我们家入户水泥路修好后,小商小贩会经常来村里收腊肉和新鲜蔬菜,城里人都认咱自家养的’土货’”。“对!我们还可以将自家的猪肉和新鲜蔬菜运到容美集镇上去卖,猪蹄18元/斤,白菜也能卖到2元/斤。这样,一年能增收6万多哩。”夫妻二人一拍即合,生猪养殖产业和蔬菜种植产业就这样在田文菊家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种养结合喜获丰收

“我是个说干就干的人。”2016年,田文菊利用家里所有的积蓄,共计2万余元,在屋边修建猪舍,并养殖生猪18头,能繁母猪2头。

从未大规模养殖生猪的田文菊,由于技术缺乏,生猪长势不好,养殖两个月没什么变化,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但也只有干巴巴地着急。

“我运气不错,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正当我六神无主的时候,容美镇人社中心组织生猪养殖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聘请畜牧专家系统为我们讲解生猪规划建设、饲养管理技术、猪群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就这样,田文菊在培训班上学、网上学、买书学,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养殖难关,一跃成为村里的生猪养殖能手。当年出栏15头猪,获利3万余元。

尝到甜头的田文菊,认定了生猪养殖这条致富路。看着相亲们闲置的农田,她毅然唤回在外务工的女儿和女婿共同发展生猪养殖和有机蔬菜种植。

2017年,田文菊争取到产业扶贫贷款三万元,将猪圈扩建成两层,养殖生猪28头。

“她家养殖的生猪全是吃的自家地里产的粮食,深受附近餐饮业的青睐,年年都有人提前到她家预定猪肉。2017年底她家出栏生猪28头,获利5万余元。一年下来,就还完了所有贷款。”帮扶干部贺政委列出了田文菊家的幸福账单。

“田文菊家种植的有机蔬菜也供不应求,去年通过卖新鲜蔬菜就获利了2万元。”该村农家乐老板吴春菊介绍道。

政策再好得靠双手

“依靠生猪养殖产业和有机蔬菜种植,2016年底我家光荣脱贫,2017年还被评上县级‘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能够早日脱贫致富,心情倍感舒畅。”田文菊为大家展示着红色荣誉证书。

“如今,我们家母猪下了8只猪仔,年底预计有26头生猪出栏,到时将有一笔不错的收入。”田文菊的女儿接过话茬。

“妻子在家养殖生猪、种植有机蔬菜,我也会时长在外务工赚钱。我们坚信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终将越过越幸福。”赵文轩对未来生活亦是充满了幸福憧憬。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真是感念不已。但政策再好还得依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用好用活政策的同时,更需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后才会更有骨气、底气和志气立于社会大家庭。这是田文菊一家的共识,也是对未来共同的期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