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邬阳乡位于群山环绕的武陵山深处。长期以来,相对闭塞的环境,造就了这里良好的生态,也阻隔了老百姓致富的门路。
2013年起,邬阳依托独特的地形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响亮提出打造“全域有机之乡”,大力推进茶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以良好生态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路子。
几年来,这里的山更绿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逼”出来的有机路
夏天的邬阳乡龚家垭村,远山层峦叠嶂,近处茶园透绿。这里是骑龙茶业有限公司创建的300亩欧盟茶叶基地。美景的背后,是严苛的标准。公司总经理郭国介绍,欧盟基地的茶叶检测指标有500多项,是有机茶检测指标的10多倍。
欧盟标准,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几年前,当人们刚刚认识有机时,邬阳的大片茶园已经开始有机转换。如今,邬阳人又有了第一块欧盟标准的茶园。
一边是相对落后的发展基础,一边最前沿的绿色发展理念,两者是如何结合到一起的呢?乡党委书记汪娟告诉记者,邬阳走有机发展之路,是“逼”出来的。
见证和参与邬阳茶叶产业发展的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翠告诉记者,邬阳人以茶为生,全乡每3亩地就有2亩茶叶。长期以来,茶叶并没有给邬阳人带来可观的收入,直到2013年,邬阳茶叶亩产还维持在2000元左右。
产业乏力,老百姓增收无门,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19户745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0%。
搞工业,没有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也不允许;发展旅游,交通区位支撑不起来。邬阳人要摆脱贫困,还得在“地”上做文章。
2012年底召开的全州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会议,让邬阳人嗅到了机遇。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在全州开展有机茶基地创建。
“邬阳四面环山,山高林密,茶在林中、林在茶中,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茶;邬阳茶农向来思想开放,有种名优茶的传统;经过长期发展,乡里培育出了骑龙、金阳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具有发展有机茶的市场条件。”第二年初,邬阳首次提出开展全域有机创建。
大山里的一次产业转型,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彼时,全国已有18个省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园总面积达4400多万亩,产销量240多万吨,传统茶叶市场渐趋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与此同时,全国茶叶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不足6%,产量占比不足2%,有机茶市场供远小于求。
政府主导 市场主力 群众主体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三个等级。有机,作为最高等级,有着更严苛的标准。
搞有机,必须3年内没有用过农药、化肥;种子或种苗未经基因改造;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两年以上转换期……条条都是硬杠杠。
最难越过的,还是思想观念这个坎。
不打农药、不追化肥、不施除草剂,就如同刮骨疗毒,3年转换期内,不仅要投入更多劳力,茶叶也要大幅减产,老百姓能都买这个账?
石龙寨村是邬阳首批开展有机茶转换的村之一。因为有机创建,村党支部书记姚正安没少挨骂。
“几亩地的茶园,不打除草剂,一年光除草就要多背十几个人的工。”这还好办,哪家哪户缺劳力,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可以下地帮忙。可到了茶叶采摘的时节,茶树全成了“黄毛死殃”的样子,叶片薄、芽头瘦不说,还泛着黄色,一点儿卖相也没有,一些茶农的怨声更大了,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是“骗子”!
为了消除这些茶农的顾虑,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做工作。
石龙寨一组贫困户胡吉凤,家里6亩老茶园,原来一年满打满算有万元左右的毛收入。听说搞有机茶要多投工投劳,她有些不乐意,干部说往东,她偏要往西。对口帮扶的乡政府干部杨腊英,三天两头往她家跑,还自掏腰包带着她到宜昌、恩施长见识。“你大胆干,茶卖不出去我包了!”杨腊英的诚意和承诺,终于打消了胡吉凤的顾虑。去年,熬过3年转换期,胡吉凤拿出卖茶的账本一算,全年收入2万多元,是转换前的2倍多。
在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动下,党员也动了起来。各个村纷纷成立以党员、能人、乡贤为成员的全域有机协会,让村民的事情自己办。群众的自我管理,成为有力创建的重要推动力量。
思想观念干部兜了底,产业发展还得靠企业主体来推动。
骑龙、金阳是最早参与有机创建的两家企业。为了最大限度抵消减产减收对茶农的影响,两家公司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按每亩租费200元的标准对基地进行有偿租赁,并免费提供有机肥。与茶农签订有机茶鲜叶收购合同,对转换到期的有机茶按高于普通茶叶市场价的标准进行收购。企业还出资组建以党员、贫困群众为主的有机创建监督管理队,对茶园管护进行常态管理。
政府主导、市场主力、群众主体,各方面力量纷纷向有机创建聚集。目前,全乡2.1万亩茶园,已经有1.3万亩有机转换成功,0.8亩正在转换中。
有机带动全域变化
在邬阳村五组,李汉林是出了名的种茶能手。今年,他家的半亩有机茶,再次卖出了8200元的“天价”。这还不是他的最高水平,去年,他的半亩茶园收入9250元。这个记录,在邬阳至今无人打破。
老李种茶的秘诀是什么?他腼腆地说,“搞有机茶没得巧,追好有机肥,及时拔杂草。”
从原来的千元左右,到现在的8000多元,老李茶叶收入爆发式增长,是邬阳茶农集体增收的一个缩影。
从市场行情看,今年,邬阳有机茶鲜叶继续维持在去年的高水平,一芽一叶初展达到了80元/斤、开展50元/斤,两叶一芽初展25元/斤。茶农卖出高价,源自下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朱永翠告诉记者,今年有机茶市场行业依然向好,公司生产3万多斤有机茶,均价达到了600元/斤,而且还没有库存。
有机,让茶叶真正成为邬阳的脱贫产业,不仅贫困茶农实现了直接增收,有机茶园管护衍生出的劳务服务,也让没有茶园的贫困户有了脱贫的门路。
这几天,凤凰村二组贫困户向卫平早上6点就起床了,他得抢在太阳出山前,完成当天自己负责的12亩茶园里的管护任务。向卫平有另外一个身份:丰民有机茶服务公司员工。每年仅劳务服务一项,他就能从公司拿到近2万元的报酬,这还不算管护茶园茶叶收入的分红。
邬阳外出务工人口多,留守劳动力不足,有机茶园管护又是一项劳动力投入相对较大的工作,导致乡里很多茶园无人或缺乏管理。今年初,乡里几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有机茶服务公司,通过租赁等形式将这些茶园流转过来,再聘请闲置和贫困户劳动力,参与茶园管护。公司负责人田鹤初步统计,“全乡需公司管护的茶园有7000多亩,这个面积,不仅能消化掉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的劳动力,高峰时,还需要从其他乡镇招募工人。”
在邬阳,以有机茶为核心,全域有机创建正带来全产业、全要素、全地域的深刻变化。
杉树村锦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庆辉原来长期在外闯荡,乡里提出全域有机创建后,他回乡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有机产业。如今,合作社产品已经覆盖有机养殖,有机肥生产,有机茶油生产等领域。
“邬阳已经实现了全产业有机覆盖,每个特色产业都有开展有机种植养殖生产的市场主体。”乡长刘迪成信心满满。
有机创建,吃的是绿色饭生态饭。邬阳围绕全域有机目标,大抓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县率先提出沟长制,让全乡每一条溪沟都有了管护主体;率先推行乡、村、组三级生活垃圾集中清理转运,成为全县第一个无生活垃圾填埋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