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镇大岩村中药材“女强人”养成记

09-03 22:42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燕子镇大岩村三组的鹤峰县祝英特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对面的田地上,黑色大棚高高立起,夹在场屋中间,尤其醒目。这时,大棚里走出一位穿着朴素,体态微胖却倍显亲切的妇人。这位妇人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刘祝英。

“现在中药材品种七叶一枝花已经挖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事没事来基地看看,要用心呵护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把中药材种好卖好啊。”刘祝英笑着介绍到。

鹤峰县祝英特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以特色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及销售为主导产业,综合年产值过100万元,年利润25万元。刘祝英不仅自身走上了富裕之路,还带动建档立卡75户贫困户共同走向发家致富的新路途。

上访路

鹤峰县人大驻大岩村“尖刀班”成员田峰登调侃到;“刘祝英这个人厉害得不得了哦,从一个上访户,成了现在经营合作社的女强人。”

在座的人听了是一头雾水,刘祝英从客厅搬了一把椅子,缓缓坐下,若有所思地说起了这段过往。

1998年,刘祝英前往下坪乡拉地膜。当时,下坪派出所声称是地膜厂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因此刘祝英手上的地膜亦是“不义之财”。最后,下坪派出所扣留了刘祝英的吉普车,并予以变卖。

“我当时就是觉得被人冤枉了,心里硬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我一定要讨回公道,最后,政府帮我解决了这个事情。”刘祝英说。

针对这段上访经历,刘祝英也道出了自己的另一番感悟;经历任何一件事,不管是好的坏的,它都会教会你什么,虽然维权之路很艰辛,但是也让我知道一件事情做了就要坚持下去。

探索路

“我自己从来都没想过要成立个合作社,要不是‘尖刀班’一直劝导我,把这个合作社办起来,以前的收益哪里赶得到现在哦!”刘祝英说起这事,激动万分。

刘祝英介绍,2010年刚开始种的时候,只有几分田,卖了大约200多斤,得到了1万元钱左右的收入。

2016年,鹤峰县人大驻大岩村“尖刀班”在走访过程中,在刘祝英的田地上看见了这一“稀奇”物种,深感好奇,在一番询问后得知是中药材品种七叶一枝花。

“我们发现种药材是一个好源头,成立专门的合作社后,不仅能够自身致富,也能带动周围的村民就业。”“尖刀班”副班长喻泽仲说。

万事开头难。“尖刀班”成员多次前往刘祝英家中,劝说刘祝英创办中药材合作社。可当时刘祝英对于合作社这块,什么也不懂,没有兴趣和想法。

有一次,“尖刀班”成员在刘祝英家聊至深夜,一直没有放弃给刘祝英做思想工作。

“当时我半信半疑,就开了个玩笑,深怕进了什么‘笼子’,‘尖刀班’覃班长说这是‘钱笼子’。”说起这件事,刘祝英仍觉得趣味横生。

最终,在“尖刀班”的几经劝说之下,刘祝英走上了创办合作社的道路。

“既然决定做了,就要做好,更要坚持下去,2017年,我到恩施市农科院学习药材种植技术,请教有关专家,到专门的种植基地查看、实验,以后种药材这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必须要把技术带回去给大家。”刘祝英说。

幸福路

如今,刘祝英的中药材在鹤峰、五峰、襄阳等地备受青睐。2017年,30多万元的种子远销襄阳。

“我每年亲自去云南购买新苗,也有个人育苗,总之,都种得好,卖得好。这不,去年挖的6行七叶一枝花就卖了30多万钱哩。”刘祝英说,“周围的贫困户务工每天也有100元的工资,生活有保障,离家又进,他们甭提有多高兴啦!”

好事传千里,更在咫尺间。大岩村4组村民薛仕成,以刘祝英为榜样,开始种植白芨和七叶一枝花。“这是致富的好门路,看到刘祝英搞得那么好,自己也加入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列。”薛仕成说。

“合作社现在不仅药材卖得好,宣传也是做得很到位。我们花了上千元的广告费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贴广告,从此订单是源源不断啊,这类客户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刘祝英介绍。

刘祝英说,明年打算再租点地,把苗圃基地扩大一下,进而建立一个网络销售基地,把卖药材的销售渠道扩展一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