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守护碧水蓝天

04-02 12:57  

农村垃圾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近年来,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用“345”工作法,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

“三禁”同步治顽疾

“改成生物质锅炉后,生产成本比燃煤锅炉高一点,但对环境没有一点污染,值得。”2018年3月,鹤峰县环保局工作组来加工厂检查生物质锅炉使用情况时,该县又一春粽叶加工厂负责人发出感叹。

鹤峰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鹤峰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将生态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实施禁烧、禁煤、禁鞭“三禁”同步。目前,15台燃煤锅炉整改升级,4家企业锅炉已改造。

“秸秆回收后周边群众多了收入,环境得到保护,我的牛也有了充足的食物。”湖北省洪富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群群高兴地说,该公司每年收集燕子镇朝阳、清湖、董家、新行等7个村的玉米秸秆,探索“玉米—秸秆—饲料—养牛—有机肥—玉米”循环经济,将秸秆变废为宝。董家村村民陈云说,秸秆回收后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净化环境,一举三得。

去年,该县安排专项资金400多万元以奖代补,对全县1167家茶叶加工企业实行“柴改煤”改造,减少木材消耗量3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厂减少13家,印发《鹤峰县2017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与9个乡镇签订鹤峰县秸秆露天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目标责任书。

“四污”同治换新颜

近来,中营镇政府联合县安监局、镇安办,突击检查了辖区内7家烟花爆竹经销店,查获烟花爆竹无证经营户1家,现场查封非法储存的各类烟花爆竹200余箱,“打非治违”初战告捷。

该县广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查煤矿、非煤矿山、车辆违法超载、改装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安全过节保驾护航。

该县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城镇燃气、建筑及建设工程等行业领域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508项,已完成整改451项,整改率达89%,落实隐患治理资金45.1万元。

实施扬尘治理、非煤矿山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四污”同治。与城区各建筑工地签订了扬尘管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方的扬尘污染管控责任;加大非煤矿山的环境监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完善防尘设施;强化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累计检测机动车辆4102台,淘汰黄标车191辆;10家社会加油站全面完成油气污染治理并通过验收,9个中石化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全面完工。

“五管”同时护长远

去年来,该县出台《鹤峰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各乡镇分别出台实施细则,建立县“四大家”领导担任县级河长、乡镇主要领导担任乡级河长、村支“两委”干部担任村级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共落实县级河长44人、乡级河长54人、村级河长127人。各级河长严格落实巡河、护河、治河等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河长制工作任务全覆盖。

在农村垃圾治理上,该县大力推广“老孟”模式。“老孟”名叫孟祥新,是走马镇白果村保洁员,他创办了铭兴环卫保洁公司。他把农村垃圾经过分拣、收集、压缩等环节,60%可以变废为宝。

老孟不仅在该村收集垃圾,还会走村串户到邻近的4个乡村收集可利用的废弃资源,带动贫困户增收。该公司仅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

下一步,该县将开创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新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将垃圾处理委托给第三方,解决“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处置难度大等问题;不断创新垃圾回收模式,充分利用市场主体,在每个集中点设置垃圾回收站点、发展一位“老孟式”保洁员,建立垃圾回收处置网格,让垃圾能卖则卖、能用则用、能烧则烧、能埋则埋,减少垃圾的存量;形成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模式,从源头上做好“减法”,从就业上做好“加法”,从发展上做好“乘法”,从治污上做好“除法”,降低农村垃圾处理综合成本,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和农村垃圾治理攻坚战。

该县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河长制“五管”同时,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已全面开工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建设沼气池,推进“雨污分离+沼气池+废弃物还田利用”治理模式,严格控制农药污染。设立全县5公里以上河流的三级河长,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对城区饮用水源地实施一月一监察,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施一季度一监察,《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芭蕉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2016年度实施方案》正稳步落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