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让戏曲文化在薪火中相传更自信

11-10 11:06  

“关公的脸是红色的”“包公的脸是黑色的”,11月9日,鹤峰县走马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指导孩子们用手中的彩笔描绘戏曲脸谱。

“脸谱上有哪几种颜色?脸谱的造型有什么不同之处?你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老师还适时根据戏剧角色,让孩子分清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行当,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了解戏曲知识、感知戏曲艺术。

当天,该县燕子镇青湖春生皮影戏剧团来到该镇民族中心学校,展演了以“喜庆十九大,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现场展演了《皮影舞》、南剧《游龙戏凤》、柳子戏《读书读到二三更》等13个节目,让该校600余名师生饱尝一顿“精神大餐”。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南剧《游龙戏凤》这一传统戏曲是鹤峰地区典型非物质文化传承剧目,历史悠久。柳子戏是该县广为流传的优秀地方剧种,已经成功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日来,该县各中小学创新工作方式,广泛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国粹传承分享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师生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鹤峰县坚持从孩子抓起,创新举措、搭建平台、机制保障,深挖底蕴、培育特色,扎实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各中小学开设了戏曲知识课程,将戏曲文化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引导每个乡镇结合地域实际,创建特色活动。各中小学成立了各类戏曲兴趣小组、戏曲社团,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戏曲教师或戏曲辅导员,普及传统戏曲及地方戏曲知识,让学生知戏曲、学戏曲、爱戏曲、传戏曲,争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戏曲之花开遍校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