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精心打造“最美”品牌

08-02 09:26  

中共鹤峰县委 鹤峰县人民政府

从2013年起,鹤峰县围绕“十星级”文明创建,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以“四新八无”(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公民,建设新家园;无非法上访,无阻扰施工,无政策外生育,无违规整酒,无违规建房,无乱砍滥伐、乱捕乱猎,无打牌赌博,无邻里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县广泛开展“最美”评选活动,着力提升精神区位,打造精神高地,优化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目前,“最美”评选已成功举办四届,各种凡人善举积聚成大气候,“盆景”汇成风景,凝聚了人人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全县人民已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行动自觉。

挖典型,汇聚“最美”力量

四年来,鹤峰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标准程序,充分发现“最美”、推荐“最美”、传递“最美”,发掘了一件件情系乡邻、扶弱帮困、真心待人、热心公益、敬老爱幼的模范事迹,选树出一个个鲜活生动可学的先进典型。

抓载体,激活力,突出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一是以“百姓大讲堂”为窗口,开展“大宣讲”。鹤峰县“四大家”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所联系的村(社区)召开屋场会、小组会,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组织群众集中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美丽鹤峰”、“十星”创建、提升全民素质工作的有关政策,先后开展主题宣讲活动4000多场次,让争当“十星”和“最美”成为广大群众自觉的价值追求。二是以文化活动为媒介,组织“大展演”。将各级文明单位分解到试点村(社区)开展文化帮扶,加大文化广场、村镇法德讲堂、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各乡镇、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十星”创建、“四美”评选为主要内容,利用满堂音、柳子戏、薅草锣鼓、穿号子、管乐队、腰鼓队、杖鼓队等形式开展文艺演出。三是以宣传平台为阵地,营造“大氛围”。依托鹤峰网、鹤峰手机报、鹤峰电视台、微信、“云上鹤峰”等多种媒介,形成全媒体立体式的强大宣传攻势;通过入户张贴宣传单、发放印有“十星”创建、“最美”评选内容的文明扇,编印《全民素质提升村民应知应会手册》,开展万人签名活动,手机信息平台宣传等形式,群众知晓率大幅提高;建立“十星”创建、“最美”评选宣传专栏,在机关单位、学校、广场、街道电子显示屏投放主题公益广告,并利用橱窗板报、建筑围栏、灯箱广告进行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深入百姓心灵。

抓中心,明主体,注重评选过程的全民参与。一是坚持全方位推选。为了维护每一个公民参与评选活动的权利,确保每一个“最美”评选参选对象的公众认可度和事迹真实性,建立完善了村民小组海选、行政村推选、乡镇评选、县级竞选“四级评选”程序,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热情,使“最美”评选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村民,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人人争做“最美”的活动热潮。在推选过程中,还引入微信投票环节,2016年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达680万人次,投票总数达317万人次,“最美”评选活动真正入脑入心。二是坚持科学化评定。在顶层设计上,县委不断完善《鹤峰县“最美乡村(社区)”“最美家庭”“最美鹤峰人”评选方案》,对评选程序和方式进行修正;在资格把关上,对候选对象资格条件严格审查,评选过程中充分征求纪检、信访、综治、计生、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的意见,确无异议的候选对象才能参加县级竞选;在评选程序上,县级竞选包含专家评审团评分、微信投票、大众投票等3个环节,整个竞选过程由恩施州电视台、县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公证人员全程参与监督,确保评选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三是坚持放大典型效应。每届县级“最美”评选后,县里及时组织“鹤峰最美”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等“鹤峰最美”代表组成宣讲团,到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宣讲,通过讲身边的先进事迹,掀起学先进、当先进的热潮。四年来,共评选出40位“最美鹤峰人”、40个“最美家庭”、12个“最美乡村(社区)”。其中,“最美鹤峰人”和“最美家庭”中有农民47人、教师11人、公务员13人、驻村第一书记3人、企业主2人、医生4人,涵盖企业、机关、学校、医院、乡村等各个领域和行业,真正做到了在群众身边选树典型,进一步提升了“最美”对象的影响力,在全县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活动热潮,营造了向好、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健机制,夯实“最美”根基

只有人人参与“最美”,人人争当“最美”,才能发挥“最美”评选的作用,提升“最美”评选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了促使“最美”之花遍地盛开,鹤峰县把准社会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工作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培育社会良好风尚,形成了共同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创新载体提素质。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最美”源动力,鹤峰县在全县机关、企业、学校、村镇广泛搭建法德宣传教育工作平台,全县现开设法德讲堂302个,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事迹、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宣讲活动,并且不断拓展法德讲堂形式,多层面吸引广大民众走进法德讲堂。同时,先后建成邬阳法德教育培训基地,县城步行街法治文化一条街,国税、地税、电力等10多个法治文化小区和159个文化广场,依托这些平台,使法律与道德在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方面的共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

政策激励增动力。鹤峰从制度层面对“最美”评选进行顶层设计,制订《鹤峰县“最美乡村(社区)”“最美家庭”“最美鹤峰人”奖励办法》,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从创业、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为“最美”对象出台优惠政策和有效服务,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县乡财政按每年人平8元的标准预算资金用于素质提升工程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最美鹤峰人”“最美家庭”“最美乡村(社区)”的,颁发荣誉证书并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1万元、10万元。“最美家庭”成员和“最美鹤峰人”每年可在县中心医院免费进行全面体检,因病可在县中心医院免费治疗。“最美家庭”成员和“最美鹤峰人”及其子女考入大学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最美家庭”成员和“最美鹤峰人”发展产业的,政府提供30万元贷款的担保和贴息,“最美乡村(社区)”安排100万元项目资金。一系列含金量高、含情量重的政策,激发了群众参与“最美”评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评选活动的影响力。

动态管理保成效。将“十星级”文明创建、“最美”评选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建立完善责任机制。同时,为充分发挥“最美”对象的先进示范作用,对评选出来的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出台《“最美乡村(社区)”“最美家庭”“最美鹤峰人”管理办法》,明确权利与义务,设计退出机制,每年组织专班对已评选出的“最美”对象进行考评,若发现有违背相关规定的,经县全民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后,取消“最美”资格,并在新闻媒体公示,确保楷模不褪色、不变味。通过4年的努力,“最美”评选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有8名“最美”对象当选为2016年县“两代表一委员”,3名当选为州党代表,6名当选为州人大代表;邓丽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易满成被评为“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王艳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朱永翠家庭荣获2016年“中国最美家庭”称号,周吉然当选“中国好人”,鹤峰的“最美”成为了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道德典范。

立坐标,绽放“最美”价值

鹤峰涌现的一大批中国好人、最美人物,引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最美”评选在鹤峰的生动实践,把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使其成为了基层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带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促使全县文明新风日益浓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治融合”促和谐。随着“最美”评选的持续开展,群众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治意识日益增强,在“法德共治”的基础上,鹤峰县探索建立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按照“十星级”文明创建和“四新八无”的总体要求,全县205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全部对《村规民约》或《社区公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创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和谐,连续5年全县居民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执纪满意度、知晓率、参与率均居全省100多个县市区的前列,全县上下平安和谐,“美丽鹤峰”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移风易俗树新风。“最美”评选活动力促文明之花硕果累累,全县205个行政村、9个乡镇先后涌现出众多文明村镇和文明户,其中走马镇和中营镇大路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同时,推选出省级文明村镇6个、州级文明村镇16个,评选县级文明村镇48个,6万余户农户有41580户被评为六星以上文明户,1628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全县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习俗新风尚,农村不少累积已久的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广大村民自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黄赌毒”及其他陈规陋习,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美”精神助发展。鹤峰县将“最美”评选与精准扶贫、“六城”同创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涌现众多先进典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全县上下形成了学先进、做好事、当“最美”的良好氛围,为“三个先进县”“五个鹤峰”建设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扶贫与精准扶贫深度交融,让长期困扰和阻碍鹤峰发展的三大瓶颈一一破解——江坪河水电站工程复工、八峰药化破产重整、宣鹤高速公路动工开建,大大增强了鹤峰人民的发展自信。

相关阅读